從2001年中國加入WTO,已匆匆過去16個春秋。在這如同白駒過隙的歲月里,我國從剛開始的加入者漸漸變成如今國際貿易的領跑者——目前,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,是世界第一大貿易國。
可是,在這繁榮的貿易交流背后,你可知道,我國每年從國外進口的商品中,哪一樣東西最燒錢?是工業發展必需品——礦石、原油?還是國民生活必需品——糧食、棉花?都不是,答案藏在一枚只有小小體積的物件上,那便是芯片。
據相關數據顯示,2016年一月至十月,我國僅在進口芯片這一項目中就花費了1.2萬億之多,與原油相比,花費是其的整整兩倍,這一數據難道不令人震驚?
我們知道,芯片是一種內含集成電路的硅片,雖然體積很小,但是功能很大,較多運用在計算機或其他電子設備。特別是對于主板而言,芯片組幾乎決定了整塊主板的功能,是主板的“靈魂”,是整套電子設備的“任督二脈 ”。如此重要的東西,我們為何要如此依靠進口?
現如今,為了迎接國際上正刮起的“工業4.0風云”,打好這一場強強聯合的“創新硬仗”,我國大力倡導“中國制造2025”。各級政府、機關、企業都在投入精力,思考今后發展軌跡。因為這對諸多行業來說,都是一場不容錯過的百年機遇。希望涉及芯片制造運用的各行業改變固有思維,漸漸擺脫依賴全全進口芯片的做法,善于取長補短,融合創新,早日用上一枚熾熱的“中國芯”!